慶陽網訊(慶陽融媒記者 張寧寧 通訊員 張姣姣)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鎮原縣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堅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注重把握目標要求、注重解決實際問題、注重抓好銜接聯動,把以學促干作為落腳點,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切實推動主題教育持續走深走實,真正惠及民生。
鎮原縣商務局搶抓農特產品上市的有利時機,10月16日至20日,在天津市靜海區新都廣場舉辦東西部協作鎮原特色農產品展銷會。來自全縣20余家農特產品銷售加工企業攜兔肉、蘋果、黃花菜、小雜糧、中藥材等100余種農特產品參加展銷活動,銷售額達160多萬元。這是鎮原縣貫徹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緊盯恢復和擴大消費這個重點,通過創新消費場景、營造消費氛圍,不斷釋放消費潛力、擴大消費規模,加速消費市場提檔升級的務實舉措。截至目前,縣內消費幫扶供貨企業向外銷售產品價值1.23億元,其中,向天津市靜海區供貨829萬元,落實消費幫扶綜合補助資金99萬元。
鎮原縣積極組織開展各類促消費活動,圍繞大宗商品,舉辦“蘇寧易購綠色智能家電專項補貼促銷”“助企惠民·樂購慶陽”汽車下鄉巡回展銷等活動,有效促進了家電、汽車等大宗商品的消費。圍繞紓困解難,對部分商業門店生意不景氣的問題開展專題調研,申請財政列支100萬元,通過投放政府消費券的方式開展為期2個月的促消費活動,進一步激發了餐飲消費活力。在縣城籌建夜市2處,增加夜市攤點26個,帶動100多人就業,夜間經濟逐漸活躍起來。打造農特產品銷售專區,在縣城內5家大型超市設立農特產品銷售專柜10個、蔬菜銷售專區5個,積極為16個蔬菜生產基地產銷“牽線搭橋”,累計助銷蔬菜32萬公斤,銷售額達130萬元。全縣建立限上企業、培育企業和樣本企業包抓機制,將12戶限上企業、7戶培育企業和24戶樣本企業細化分解到人,按照“一周一走訪、一月一調度”的要求,各包抓責任人定期深入企業進行走訪和政策宣傳,及時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提升企業經營效益。
鎮原縣堅持以學促干提質增效,突出企業需求導向,聚焦營商環境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在政策幫扶、招商引資、人才支持等多方面持續發力,將服務企業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基本抓手,繼續深入開展“千名干部幫千企”活動。各級包抓干部嚴格落實包抓企業“六必訪”制度,重點從推送惠企政策、推動政策落實、精準紓難解困、黨建引領帶動4個方面為企業制定了行之有效的“一企一策”幫扶計劃,做到切實幫助企業想辦法、出主意、爭項目,指導企業理清發展思路,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突出問題導向,促進干部擔當作為,優化完善制度機制,避免重復多頭檢查,讓企業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專注生產經營。注重強化法治保障,著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營商環境,讓企業放心創業、安心經營。
鎮原縣鄉村振興局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的目標,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持續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下功夫。嚴守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按照“六必訪、六必查、七不消”要求,充分運用“甘肅一鍵報貧”和防返貧監測預警幫扶管理系統,開展線上實時監測和線下定期排查,將符合條件的農戶“應納盡納”。健全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分產業明確聯農帶農辦法,對財政資金和幫扶資金支持的經營性幫扶項目全部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制定印發《鎮原縣鼓勵引導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實施方案》,按照“項目到戶、扶持到人、一村多樣、項目自選”要求,配套資金、技術、管理、銷售、補貼等激勵措施,鼓勵引導農戶,特別是脫貧人口以及監測對象充分利用自有院落空間、廢棄閑置莊基、整治荒閑邊角地,發展“小微產業”,變“方寸閑地”為“增收寶地”。